产品列表 / products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教授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发展做了如下总结。
SMC分享建筑设备自动化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期是为满足采暖和空调需要的简单温度控制、排污水泵的水位控制、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等构成简单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提供基本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20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环境对空调系统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简单控制在很多场合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逐渐发展出气动控制系统。完善的气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把被测物理量变换为气压大小),气动调节器(利用射流原理对气压进行放大和计算),及气动执行器(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可根据输入气压值推动阀杆移动)组成。同时,也配有气压信号的显示记录装置。这样,就*次构成了基本完整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由于以气体压力为媒介来传递信息,因此气动系统速度较馒,测量控制精度较差,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气源和配气系统,系统结构较复杂。但气动拉制系统可靠性非常高,除非管道堵塞或漏气.这类系统很少出现故障,尤其在抗干扰方面,在执行器的可靠性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20世纪40-50年代,气动系统在空调控制中得到广泛的推广。我国在这一时期内,除了很少的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气动控制系统的工程案例外.没有出现过气动控制系统时期,也没有相关的标准、规范。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电子技术开始出现和迅速发展。由于电子控制系统在控制速度和精度上都要优于气动控制系统,因此以模拟电路构成的电子拉制系统开始在建筑设备系统的控制中出现。开始,电子技术主要是替代气动系统中的传感器和调节器,到了60年代,才逐步全面替代气动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半导体晶体管,到了60年代就开始由晶体管替代体积大、耗电高的电子管制作的基于模拟电路的控制器。
20世纪60-70年代是电子模拟控制系统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工业建设发展的需要,我国也*次开发出控制系统产品并制定了*标准。这就是一直持续使用到20世纪末的DDZ-3型过程控制系统。在空调控制中,我国也陆续开发出一些的控制仪表,如动圈式比例调节器'P4型比例积分恒温控制器等。这些仪表产品的出现,也促成和保证了我国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建成和发展。1958年,在清华大学建成了我国*个温度控制为士0.1℃的恒温试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满足光栅刻线工艺的要求,我国建成了温度控制为土0.01℃的恒温室。这一阶段,自动控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特殊环境的需求,而以人的舒适性为目标的舒适空调的控制和民用建筑的管理几乎没有涉及。
随着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进入计算机,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也使得计算机控制开始在建筑设备自动化中出现。目前,认为世界上*个采用计算机监测和控制的建筑是美国"9.11”中被炸掉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它是1969年开始试运行的,与现在的计算机控制*不同的系统。整个巨大的建筑用一台计算机管理,主要是监测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启/停主要设备和为一些主要的调节器给出设定参数。1973年,日本大林组公司在大阪的办公大楼也成为亚洲*个采用计算机监浏控制的建筑。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主要还使用国产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DJS系列计算机.没有涉及建筑设备控制的计算机应用。
推荐文章:我国机床的发展受到哪几个方面的影响